近期,养老金问题成为炙热话题。一份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预测,到2013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将达到18.3万亿元。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将给财政造成巨大负担。报告一出,舆论热潮再起。
近日,关于养老金缺口过大,正在研究适时推出延迟领取养老金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表态,也让全民激动了一把。半个月内,人社部相关负责同志又向人民日报记者表示,我国目前既面临着老龄化加快的挑战,又面临着就业压力巨大的挑战,延迟退休政策要非常慎重。一些媒体所说的退休年龄提高至65岁甚至更晚,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
18.3万亿缺口是真是假
根据日前公布的《2011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5.9%。全年基金总支出12765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19497亿元。
关于“2013年中国养老金缺口将达18.3万亿元”的说法,多位社保学者表示质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由于不清楚这个数据是怎么算出来的,因此无法贸然评价。但即使考虑到转制成本,应该也没有这么高的缺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 我国当前并不存在养老金收不抵支,现在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2万亿元,还在持续增长,面临的压力主要是保值增值压力而非支付压力。他说,只要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上升到全国统筹,只要按照法律要求全面覆盖,至少在未来30年左右都不会出现收不抵支。30年以后,也有作为养老战略储备基金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可以弥补。
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陈颐表示,“当年应该发多少养老金,而发不出来,这才叫缺口。只要退休时能拿到自己的养老金,就不算存在缺口。”而且,即使养老金不够发,国家财政也会来补贴。
养老金领取非延不可?
中国老龄化危机日趋严重,延长退休年龄被看做是应对养老金缺口最立竿见影的办法,但因牵涉众多普通劳动者利益,反对者占绝大多数。
与补缺口相比,调结构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治本之策。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认为,要加快推进养老金结构调整,包括完善社会统筹的互济功能和政府责任,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制度,以克服老年贫困;同时打造个人账户的储蓄和市场融资功能,来改善老年生活。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建议,将国有企业红利更大一部分比例补充养老金,包括在财政超收年份把更多超收部分用来补充养老金,以保证养老金体系的安全运营。即使将来需要推迟退休年龄,也应尊重个人意愿。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1》显示,2010年,中国各项养老金积累均达历史最好水平,覆盖范围也达历史最高水平。
延迟领取养老金延迟退休
据人民日报报道,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实际退休年龄在53岁左右,很多地方面临大量提前退休的情况。虽然不少地方近年出现“用工荒”,但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劳动力大国,劳动力资源总量高达10亿多,就业形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十分严峻,而不是像欧洲一些延迟退休年龄的国家那样已面临劳动力短缺。因此,“延迟退休年龄至65岁甚至更晚”,不会在近期立刻实施。同时,人社部也明确表示,如果要启动这一改革,肯定会深入论证,并广泛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间的公平公正,在逐步达成共识后再实施。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研究员胡乃军认为,延长退休年龄对年轻人就业有阻碍作用,很多岗位被年龄比较大的人占据,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部分年轻人进入这些行业和岗位的机会;如果只是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并不大。
有关专家指出,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增量的保障措施来缓解“缺口”,而不是一切希望寄托在延长退休年龄上。
据人民日报、中新社
九成网友反对?
人社部说不全面
在人民网进行的“你怎样看待弹性延迟领养老金年龄”的调查中,截至6月20日上午10时,共有232万名网友参与投票,高达94.8%的网友投了反对票。不过,之前人社部已对此回应,说此调查不全面,“网络调查具有一定片面性,上网的人多数比较年轻,某种意义上老人占位子,年轻人压力会很大,网上很难展现出全景的结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的确在对“延迟退休年龄”展开研究以为国家提出相关建议,但进行政策研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事实上,早在2005年,当时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进行过此类研究。
养老金结余1.9万亿元
保值增值压力大
19日,中国养老金融论坛在香格里拉召开,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副司长张浩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目前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余已经达到1.9万亿,但只是投资收益率比较低的养老国债,隐性损失比较大。
张浩认为,养老金结余在各地是很不平衡的,不少地区有缺口,如果没有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全国当年结余就很少,据有关测算,2030年到2050年这个缺口增长的速度将会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