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安排、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实施的2010年度潍坊市6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历经3年,现已初见成效。诸城市乔有山流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是其中之一。该项目在新农村建设中彰显出强大的力量,引发了深层次变革。
夏日,在万物葱茏的诸城市枳沟镇乔有山流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采访,土地整治带来的发展变化令人耳目一新。
土地整治,凝聚人心,增强了农村基层班子战斗力
“以前,水土严重流失,谁也当不好这个村子的家。”
“土地整治前10年,村班子换了8茬,谁也干不住。后来村领导由在村里办纺织厂的企业家兼任,干了两年,为村里修桥铺路等开支搭上了几十万元,但是要改变村里土地贫瘠的生产环境,单靠一己一村之力,实在是杯水车薪,零星的投入更是徒劳无功,无奈只好辞职搬厂去了别处。”
“筑坝打井,保土治水,挖沟修渠,平整土地,生产路硬化,村民生活区修缮整治,花钱老多,变化可真大!自从国家投了大笔的资金给俺们整治土地,村民才有了盼头。”
“原先这些靠天吃饭的几百亩薄地,如今再旱的天都能浇上水,成了旱涝保收的丰产田,岭下的地就更不用说了;祖宗不敢想的事就摆在了面前,老百姓都恣透了,你说现今的村官还难当嘛?”
……
正在烟田里忙活的赵庄村“两委”成员张善友和几位村民与记者搭话,你一言我一语,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压力山大。如今这村干部再当不好,可是没法推了。”现任赵庄村支书庞瑞庭,话语诙谐时尚。
“土地整治地变、路畅、村貌改,为村民造福,更为村‘两委’班子助力;发展的基础打好了,村民思变了,我们班子的任务更重了。”
怎么干?发挥班子作用最关键!村“两委”确定目标,党员、干部齐带头,走出去讲变化,找项目,谈合作;及时与一批大型专业公司达成了黄烟、核桃、板栗、苹果、玉米、蔬菜等专业种植和水貂、肉鸡等养殖项目合作。如今,村里成立了核桃和苹果两个专业合作社、黄烟和玉米两个专业农场,还落实了多个种植养殖订单生产项目,现代农业生产全面开花,去年农田产出翻了番,村民收入成倍增长。同时,针对在土地整治中人们生活环境和文体设施的改善,村“两委”鼓励班子成员争做“两个文明建设”带头人,村民读书、看报、学科技蔚然成风,唱歌、跳舞、谈养生等活动丰富多彩;村里还成立了两支戏曲秧歌队,每到夜晚在村中宽敞的活动场所唱起了对台戏,拉起了票友,比起了演技,劳动、娱乐、艺术互相交融,其乐融融,庞瑞庭这样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通过土地整治,乔有山流域内有十几个村级班子不同程度地摆脱了贫瘠土地的束缚,轻装上阵,实现了班子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双腾飞。
土地整治,增加耕地面积,确保了农民收入增长
“山子前村96户,343口人,原有耕地470亩,听村名就知道俺这个村在山上的位置。国家的土地整治工程,对俺村的荒山进行了综合治理,开发后新增耕地300亩,都成了村民的当家田。如今,全村耕地达到了770亩,增长了64%,全部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山子前村村支书张官利饶有兴趣地介绍。
“这里的荒山治理是把流下去的土搬上来。挖土上山,加固围堰,修建塘坝,深翻梯田,防止水土流失,整治和开发了全村的可耕土地。同时,硬化4米宽的道路3.5公里,整修生产路5公里;新修28亩和20亩的水库各一个,300立方米水囤2个,配全了供电线路、泵站设施;新修自流灌溉渠道18条,2000多米;3座农用桥,实现了地、水、电、路等生产设施的配套;为改善村里生活环境,硬化生活路300米,生活排水渠600米,小户道整修上千米,数数算算,这次土地整治,国家光在俺村就投上了不老少的钱!”张官利兴奋地说。
“现在种地还真省力,土地整治后,生产地块变大了,农机上来了,图清闲的,种小麦玉米两茬,机收、机种、自来浇,每亩增收800元没问题,平日还耽误不了打工做买卖;要是摁着土地干,调整地块种黄烟,保准这一季烟就能每亩纯赚2000元。”村民臧传金感慨地说。
张官利算了一笔账:全村新增优质耕地300亩,人均新增0.9亩,按亩均纯收入2000元,一年就是纯为村民赚了60万元,人均增收1750元;再加上土地整治后别的地增产亩均800元,原有的470亩可人均增收接近1100元,两项相加,土地整治仅耕地增收一项,每年能够为村民人均增加3000多元收入。
土地整治,夯实发展基础,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种扁豆需要大水大肥,销扁豆需要规模效应。土地整治后我们村有了水源保障,建起了400亩的扁豆合作社,发了扁豆园区种植的财。”薛家庄村支书王法玉高兴地说。
拉起种扁豆还有许多学问。在齐腰深的玉米地里,村民张祚民说这里是压茬三作,去年冬天种的豌豆,前几天刚卖了豌豆角,每亩地平均赚了1000多元;清场后间作的玉米长到了近1米高,接着就要在这些玉米中间作扁豆;1亩地能长玉米2800个,长成后卖鲜玉米,亩收入2000元;接着把玉米叶打光,变成了省钱、省力的扁豆架子;这块地去年亩均产扁豆3000多公斤,收入6000多元;总算下来1亩地三作能收入9000元,纯赚7000元没问题。这比土地整治前一年种一茬玉米一茬小麦,纯收入增加了一倍多。
土地整治设施共建,夯实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基础;项目共推,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服务共享,强化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保障。
“坚持多类型、多主体联动,多功能、多效益并重的高效农业远景规划,为俺村挖了大口井,建了储水平塘,完善了农电、灌溉水渠、生产路等设施,奠定了现代种植园区精作项目发展基础。土地整治以来,俺村新建专业农场3个,专业种植园2个,全村90%以上的耕地进入园区实现了高效精作生产,村民收入翻了番。”王法玉如是说。
土地整治因地制宜、科学有序地夯实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现代种植养殖项目为基础,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目标。如今的乔有山流域,扁豆、豌豆、绿豆、大姜、大葱、橄榄菜等等,一个个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现代农业生产园区应运而生,呈现出勃勃生机,不断提高着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
土地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行进在项目区,乔有巍然,潍河浩荡,山岭起伏,梯田层叠,蓝天碧水,很是壮观;登高远望,田成片,路成网,林成行,平畴沃野,分外妖娆;驻足瞧看,麦浪翻滚,玉米茁壮,黄烟绿油油,甚是喜人。
再看村庄,街道干净整洁,房屋排列有序,村民活动场所、农用设施、加工场院,建筑美观布局合理……
土地整治,让过去地贫人穷、街巷肮脏、屋舍杂陋、人畜混居等“脏乱差穷丑”随处可见的景象,如今不见了踪影。
“吴老板赶上了土地整治的好时机,前些年臧传利家建的桥头饭店换了三茬人没开成,原因是紧邻的小河水太臭,岸太脏,没人敢住脚;土地整治,沿河两岸清了垃圾搞了绿化,臭水沟变成了景观带,周边环境好了,饭店顾客盈门发大了。”枳沟三村村支书周升江这样说。
“俺们村在土地整治中获益的还不仅是沿河做生意的这几家。我们三村处于枳沟镇交通要道,人均2分地,人多地少,靠的是服务业多种经营。优化生态环境,为我们村工商户提供了发家致富的机会,这两年新开的许多苗木、绿化工程、城镇保洁、精作农业机械和农产品经销、运输等业户都稳步盈利。原因是土地整治使土地增效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需求更多了;我们这些镇街少地村,靠搞第三产业,做配套服务增收,土地整治带来了旺盛的市场,工商业户们有了商机,在忙活中都大有赚头。”周升江高兴地说。
绿树成荫,鸟舞蜂飞,村舍俨然,镇街繁荣;山美、水美、人更美,地肥、林茂、粮畜丰。在土地整治中乔有山流域向阳河、潍河、徐清河河道实现了浆砌绿化;山岭薄地,变成了旱能浇,涝能排的丰产田;岭皮、沟壑、荒地得到了有效治理,林网覆盖率达到标准,水土保持能力提高,生态环境大大改善,为现代新农村生产和生活插上了绿色生态翅膀。
据统计,项目区完成总投资1.35亿元,涉及33个自然村,总面积84073亩,完成农用地整治50043亩,新增耕地5315亩,农业机械化作业率达到90%,流域内9743户33890人受益,人均年增加纯收入达到500元。
有为才有位,有德才有得;实干加创新,点土能成金。一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的乔有山国家级土地整治项目的圆满实施,不仅使地变模样村换装,还在助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更深层次上发挥着巨大作用。(原载潍坊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