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的就业信息超市,外与全国100多家人力资源网站,内与各镇街和235处社区网络平台互联互通,既可以公告各类就业信息,还可提供自助式就业服务和指导,铸造起了‘零距离’就业服务品牌。”山东省诸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海明告诉笔者。据悉,该市场先后为1万多家(次)单位发布招聘信息23万多条。
就业服务社区化 家门口出现“上班族”
“现在农活都是机械化作业,农闲时来厂里打工,农忙时歇几天班下地里干活儿,两不耽误。工作也好找,平时可以到社区里去登记应聘,旺季还有招聘大集。我现在每月能挣2000多元呢。”在诸城市润生淀粉公司上班的辛兴镇农民王勇说。
在山东诸城,像王勇这样亦工亦农,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上班族”越来越多。
去年,山东省诸城市投资300多万元,为镇街人社工作管理服务机构配备了微机、打印机、触摸屏、读卡器等设备,保障了工作的“硬件”条件。在每处农村社区大厅设置了“劳动保障”服务窗口,集中为社区群众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援助等多项服务,并建立了完备的劳动力信息库,先后采集农村劳动力信息25万多条,目前,诸城形成了以市人力资源市场为龙头、13处镇街服务中心为支撑、233个社区服务窗口为基点的三级就业服务网络。
招聘会设计人性化 找工作“量体裁衣”
在山东省诸城市举办的“青春起航”青年专场招聘会上,80余家用人企业参与招聘,吸引了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500余名青年参与现场应聘。“这个招聘会的岗位大多是适合年轻人的,感觉合适的岗位很多,找工作的把握更大了。”潍坊市工商职业学院学生刘爽说。
在招聘会的设计上,诸城的做法显得更加人性化,他们在每周例行举办2场招聘会的基础上,针对各类就业群体的能力特点和各行业的用人需要,开展了“妇女就业招聘洽谈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周”、“机械制造市场营销”等行业招聘会,以及逢镇街集市日的“送岗位下乡”等各类招聘活动,为不同的就业人群进行“量体裁衣”,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就业平台,使签约成功率大大提高。
技能培训普遍化 求职心里更有底
42岁的张英兰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失业多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靠丈夫一个人挣钱养家,生活条件比较困难。诸城市人社局考试培训中心的于金凯通过走访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帮助她报了电脑培训班。经过一个月的培训,张英兰已能熟练地掌握电脑基本操作,在培训中心推荐下进了诸城市正泰印务公司,解决了困扰她多年的就业问题。
在山东诸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今年以来,诸城市先后开设了机械加工、服装缝纫、市场营销、食品加工等10余个专业和工种的培训项目,并在各镇街先后开展了28场“巡回式”培训,现场培训超过3600人,培训后就业安置率达到95%以上。
就业援助长效化 政策落实不打折
今年45岁的胡正良下岗后,想自己开个小店,却因为没有创业知识和资金支持,一直未能如愿。在诸城市开展的“就业援助”活动中,对他进行了免费创业培训,并帮助他协调当地商业银行申请了小额贷款。如今,胡正良的服装专卖店已经开张,生意甚是红火。
山东诸城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对家庭贫困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零就业家庭、残疾登记失业人员等群体开展了“一对一”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活动。据了解,在3月份的“就业援助月活动”中,诸城市对各社区的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了登记援助,先后走访登记220户困难家庭、发放4000余份宣传资料、举办了3场就业援助招聘会,帮扶12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和创业。(梁学运 朱坤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