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作为农村社区化的发源地,近年来依托农村社区这个平台,使广大农民在离土不离乡的情况下,实现就地市民化,探索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
管理服务实现“全覆盖”。“现在社区里买东西有超市,生病有卫生室,上学有幼儿园……感觉比城里还好!”对于身边的新变化,辛兴镇辛兴社区的冯术启难掩喜悦之情。诸城坚持以小城镇的标准规划建设农村社区,夯实县域城镇化战略基点,构建起中心城区—镇街驻地—农村社区的新型城镇体系。他们把全市1249个村庄规划建设为208个农村社区,形成了“多村一社区”的“诸城模式”。在社区服务中心设置“四站四室一厅”,配套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站等要素服务平台。在全市农村社区全部开通公交车,自来水普及率、有线电视和油路通村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部达到100%,实现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去年,贾悦镇贾悦社区45岁的李仁兰,在离家不到两公里的昊宝制衣公司当起了工人,不但家里农活耽误不了,一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诸城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规划建设社区特色产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承接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培育壮大社区经济,推动农民就近就业,实现农民就地职业化。目前,全市社区产业园入驻企业1229家,15万名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的48%;标准化农家店发展到410家,社区超市营业总面积19.8万平方米;农民专业合作社1350家,土地流转面积35.7万亩。
农民享受市民待遇。“去年俺养的水貂很少生病,收入可观,这多亏参加了社区学院的特种动物养殖培训班。”诸城市皇华镇大山村水貂养殖户孙启山乐滋滋地说。诸城充分发挥市、镇街、农村社区三级社区学院作用,每年免费培训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2.5万人以上,真正实现了“转移一人,一家脱贫;培训一家,带动数家”的效应。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标准持续增长机制,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新农保实现全覆盖并与城居保合并实施,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5%。推动城乡学校共建和城乡教师交流,完成社区幼儿园、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所有镇街卫生院和农村社区卫生室均达到省规范化标准。
镇街管理服务功能增强。“现在办事不用跑到城里了,来镇街或者社区就行,不但方便了群众,而且社区经济发展也更有活力了。”龙都街道大源社区党委书记赵玉霞说。诸城将108项审批管理权限下放到镇街,增强了镇街、社区管理服务功能;调整市镇财政分配体制,加大市镇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鼓励工商资本下乡,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均衡配置。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依法选举产生1238个经济联合社。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包靠责任制,带头包社区联农户促和谐谋发展。提升社区化发展工作在镇街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以社区化发展的新成效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郭沛盛 梁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