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正在教市民使用诉讼诚信公众查询机。(资料图片)
诸城市两家企业因为合同纠纷发生了矛盾,其中一家机械公司因拖欠另一家公司35.6万余元的资金迟迟未还,因此被告上了法庭。诸城市人民法院审判后,判决机械公司依法还款,但该公司却转移隐藏财产,成了“老赖”。最终,执行庭的法官将该公司失信行为录入了诉讼诚信系统,传播给各商业银行及工商、住建、公安等部门。由于去银行贷不出款,公司过不了年检关,11月21日,“老赖”最终妥协。
拒还款
“老赖”将财产转移
2012年2月,诸城市某机械公司与诸城市金源公司发生了合同纠纷,机械公司欠诸城市金源公司的35.6万余元货款久拖不付。无奈之下,诸城市金源公司将该机械公司告上了法庭。今年9月份,诸城市人民法院判决诸城市金源公司胜诉结果生效后,机械公司却依旧不履行还款义务。
金源公司只好向诸城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立案后,执行法官向机械公司法定代表人梁某送达了开庭传票、申报财产令、执行通知书和诉讼诚信提示书,告知其要按执行通知书如期履行义务,否则将会被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梁某不以为然,拒签传票、诉讼诚信承诺书等法律文书,既不如期出庭,也不按执行通知书指定期限履行义务。
对此,执行法官对该机械公司进行了充分调查,发现该公司早已悄悄转移隐藏了财产,厂房、设备等都为租赁经营,公司名下银行账户也唱起了“空城计”。梁某还与执行法官玩起了“躲猫猫”。
出奇招
将失信行为“曝光”
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形,执行法官决定利用“诉讼诚信系统”,对该机械公司实施“曝光”。法官将机械公司及法人代表梁某失信行为,录入了潍坊法院诉讼诚信管理系统,该公司失信行为信息很快通过专网同步传播到了各商业银行及工商、住建、公安等单位。
按照诸城市人民法院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各联动单位在机械公司贷款融资、购地置产、经营贸易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限制。
同时,该公司的失信行为信息,在诸城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触摸屏查询设备以及诸城市200余处社区查询终端上被曝了光。
梁某很快便发现,公司再到银行贷款时,根本贷不出,而其公司在年检时也没有过关。11月21日,梁某与公司财务人员带着35.6万余元的现金支票,早早地到了诸城市人民法院,并诚恳地向法官表达了歉意。
法官点评
诉讼诚信系统功劳大
本案主审法官——诸城市人民法院执行一庭庭长杨晓华点评说,本案执行中,“诉讼诚信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前社会诚信普遍缺失,反映在诉讼领域就表现为:伪造、变造诉讼材料进行虚假诉讼、财产保全或执行过程中转移隐藏财产、滥用诉讼权利恶意拖延诉讼、中介机构违反职业道德出具不实报告等诉讼失信行为,这些行为给法院干警办案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弥补法律刚性制约的不足,法院主动将诚信这一道德因素引入诉讼程序,这是法院融入社会管理的一条快车道,将一些当事人的不诚信行为“晒”出来,运用社会力量制裁失信者,促使当事人诚信诉讼、自动履行义务,让所有的“老赖”们明白及早把“赖掉的补回来”才是明智的选择。
一些认为能把诉讼程序玩弄于股掌之间的虚假诉讼、拖延诉讼者,那些把法律尊严和司法权威视作儿戏的逃避执行、躲避执行者,他们无一例外地在诉讼诚信体系面前碰壁。
诉讼诚信体系建设以来,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的维护,有效促进了社会诚信意识的提高,诉讼秩序和社会诚信环境也得到了优化。(记者 贾慧 通讯员 李翰林 张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