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诸城APP
诸城信息港——传播时尚信息 关注百姓生活
收藏本站 | 设为首页 | 繁体中文

齐鲁晚报:山东诸城山区教师吕映红被誉为“留守妈妈”

山区教师吕映红被称为“留守妈妈”“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

转载

2012-09-07 07:29:35来源 齐鲁晚报

 

    课间,吕映红和学生在一起交流谈心。

  在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有一位颇具知名度、颇受人们尊敬、被当地父老乡亲亲切称为“留守妈妈”的山区小学女教师。从教28来年,她由一名民办教师成长为“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她,就是枳沟镇枳沟小学的吕映红,今年51岁。

  “留守妈妈” 用爱撑起一片天

  王瑶瑶是吕映红班上的一个单亲家庭孩子,母亲因病半年前去世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王瑶瑶整天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天既要自己做饭、照顾生病的奶奶,又要坚持上学,经济上又不富裕,生活得很艰辛。吕映红得知后,不但在思想上鼓励她、安慰她,而且生活上照顾她、资助他。过去三年时间里,吕映红经常给她送这送那,仅资助现金就3500元。

  这次,王瑶瑶感冒发高烧,但还惦记着自己的奶奶,更想念去世的妈妈,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扑簌簌地流了下来。“老师,从今以后我就叫您‘老师妈妈’好吗!”王瑶瑶哽咽着说。吕映红动情地说:“好呀,老师当然愿意当这个妈妈了,我还害怕做得不好,不够格呢!”从此,王瑶瑶就有了一个令她自豪的妈妈。

  “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的孩子来教育。”这是吕映红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她孜孜以求的至高境界。

  齐海晓、齐海涛是兄妹俩,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孩子跟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大人疏于管教,这两个孩子身上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学习也不好。吕映红于是就当起了这两个留守儿童的妈妈。

  从教28年来,受到吕映红过资助的学生有多少,连她本人也说不清。在吕映红的带动下,枳沟小学每一位教师都和学生等结成了帮扶对子,人人都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热忱。

  创新标兵 一路探索一路歌

  1984年,21岁的吕映红当上了村办小学的一名民办教师。那是一所偏远的小学,一个班级24名学生,只有吕映红一名教师,语文、数学、思品、音体美等所有学科,她一人“大包班”,每天,前勤后勤连轴转。半年时间,她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在学区同级部5个班级中名列第一。后来,学校合并,吕映红转到一所学区小学任教,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她又到镇驻地中心小学任教。无论在哪任教,吕映红都主动请求当班主任。因为她始终觉得,班主任是育人创新的最好平台。

  为了引导任课教师也来关注学生发展,吕映红倡导建立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定期“会诊”学生学习、品德和其他情况的制度。2011年,潍坊市在深入剖析、挖掘吕映红等一批教师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在全市推广了“全员育人导师制”、“定期学情会商制”等12项学生管理新做法。

  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她撰写了48万字的教育札记和教学心得文章,50多篇在省级以上获奖发表。她形成书稿三部,其中,《为你修得生花笔》书稿18万字,将由泰山出版社出版发行。

  枳沟镇中心学校校长张彦伟说,“吕映红形象”是生动而又深刻的:一是她特别爱孩子,对学生怀有持久的、深厚的感情,甚至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班里的孩子;二是对事业非常执着,默默无闻、潜心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吕老师是一位真正的属于学生的老师,她的专注与执着精神令人钦佩。”山东省课程专家李秀伟对吕映红钦佩有加。

  教学名师 赏评结合教作文

  育人为本,提高质量,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吕映红始终这样认为的,也是这样实践的。“自主性教育”、“赏识教育”是吕映红老师一直以来的追求。她说:“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吕映红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习作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重视学生作文过程的完整性,通过引导学生赏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自主互动”是教师在作文批改中“放权”,让每名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过程,调动每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赏评结合”是将作文的赏析和评改结合起来,改变作文批改和讲评脱节、反馈不及时的弊端,缩短作文评改的周期,从而提高作文评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执着坚守,十年磨一剑。吕映红所创立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的习作教学法,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一致认可。2008年9月,吕映红创立的“自主互动,赏评结合”作文教学法获得潍坊市创新奖、潍坊市政府教学成果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8年来,吕映红以其顽强拚搏和创新实干精神,先进独特的教育理念,取得了事业上的一个个辉煌。当谈起这些成绩时,吕映红总是谦逊地说:“是学生成就了我,我爱我的学生!”(赵云福 秦国玲)






关键词 >>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586
关于本站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诚聘英才 免责声明 帮助中心
Copyright © 2005 诸城信息港 版权所有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051026号 | 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2015127号-7 | 电子公告许可:电信业务审批[2008]字第262号函
投稿信箱:webmaster@zcinfo.net   总机:0536-6017778    新闻、业务热线:0536-2165588   法律顾问:山东东武律师事务所 刘清波、秦丽律师
返回顶部